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久遠,內涵豐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蘊含著民間文化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力,承載著特有的文化魅力。位于市文化館內的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就是重要的非遺展示場所。近期經過調整布展,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重新亮相,增添新展品,增加新互動,耳目一新,煥發新機。
展板呈現內容豐富
展廳木質邊框展板
“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幾個大字,融合了雕版印刷和木雕的非遺技藝,顯得格外古樸大方。展廳四周墻壁,木質的邊框展板,勾勒出一項項非遺的傳奇神韻。
19項國家級“非遺”,比如揚劇、清曲、揚州彈詞等,也都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呈現。而省級非遺、市級非遺,則是用表格進行陳列,讓人一目了然。
文化長廊一點就知
文化長廊
除了展板的內容,還有實物的展示,呈現揚州非遺之美。檀木制成的古箏,稍一彈撥,就有清澈如水的樂聲流淌而出;絨花制成的孔雀、小鳥,栩栩如生,仿佛只需一聲叫喚,就能破殼而出;刺繡而成的蝦圖,神態鮮活,如同正在小溪中戲水;金銀細工的駿馬,馬鬃飄揚,馬蹄騰飛,氣勢恢宏,撲面而來。
高科技的運用,更是讓展廳的呈現有著現代感。文化長廊是一條流動的電子屏幕,上面不斷滾動著“雕版印刷”“廣陵古琴”“揚劇”等非遺項目,如感興趣,輕輕觸碰,就會出現項目介紹、專輯、相關資訊等,比如點開“雕版印刷”的專輯,就是一部長達10分鐘的紀錄片,從歷史淵源到工序流程,都有鮮活可見的呈現。而在這條文化長廊中,不僅有揚州的非遺項目,還有外地的,比如越劇、藏戲、端午節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數字展館的出現,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線瀏覽,脫貧攻堅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而脫貧攻堅數字展覽館的出現,可以展現貧困地區的顯著脫貧效果,也可以促進各地區的交流學習,實現共同攻堅。近日,株洲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聯合推出脫貧攻堅數字展覽館,全面記錄株洲市脫貧攻堅歷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廳設計裝修、展會展位設計、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網絡展示其產品和服務,而vr虛擬展廳的出現恰恰符合當下需求,而比較早應用的此技術的是國內各大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觀賞陳列性的展館,目前青州市博物館也開始打造網上虛擬vr展廳,既有常設展覽,也有臨時展覽。
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25個典型案例之一——龍崗區寶龍街道大田世居(大田匠作文化村)已于近日開門迎客。
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熱門的詞,大概是5G,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5G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在VR/AR、自動駕駛、智能假造等場景中有廣泛應用。那么,5G技術到底能為VR/AR提供哪些支持?5G時代,AR/VR體驗又將拓展出哪些值得期待的應用場景?作為4G網絡的升級版,5G何以成為VR/AR市場的引爆點?
7月14日,國家海洋博物館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有序恢復開放。
數字展館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展館形式,對于很多博物館來說,建設智慧數字展館,給更多人以全新的瀏覽方式,比如法國盧浮宮數字博物館、紐約大都會數字博物館等,都有線上數字展廳。近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11月4日正式推出VR網上展館,館歌《僑愛中華》同日發布。
2022年深圳國際樂器展覽會 MUSIC SHENZHEN由深圳市樂器行業協會、音教聯盟、深圳華世樂器展覽有限公司舉辦,一年一屆,本屆展會將在將2022年03月31日舉辦,展會地點深圳會展中心 福田區,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15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20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1000家。
2025年上海國際食品加工與包裝機械展覽會聯展(ProPak & FoodPack China 2025),聚焦食品包裝機械、材料、設計及加工技術,涵蓋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