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與國立故宮博物院29日簽訂MOU合作備忘錄,中華電將在故宮建構5G實驗場域,利用5G擴增實境(AR)導覽,并于11月將故宮正館210展間作為5G實驗場域,發展全新5G智慧博物館,創國內首例。
中華電信+臺北故宮5G合作
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故宮從院藏文物典藏數位化、4G行動博物館, 長期推動數位互動導覽,未來中華電信將在故宮建置5G實驗網路,并應用5G擴增實境導覽,雙方并預計今年11月將故宮正館210展間作為5G實驗場域,提供虛實整合的互動服務。據了解,未來將提供智慧眼鏡,作為故宮5G互動導覽設備。未來5G實驗場域主要應用包括智慧交通、安防、AR/VR、智慧工廠等。
文章參考:《中華電5G走入故宮 打造AR展廳 穿越時空和古人互動……》 更多內容點擊標題查看,如有侵權即刪!
由于AR技術的顛覆性和革命性,AR技術獲得了大量關注。蘋果公司CEO庫克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的 AR 技術并不足以用一種高質量的方式在設備上運行。增強現實技術會持續在蘋果的產品上被突出,它的影響勢必深遠。但 AR 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展成熟,使用什么方式將內容展示在用戶面前,并將盡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在簡潔輕便的設備上,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柯東波) 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
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收藏、制作和陳列天文、地質、植物、動物、古生物和人類等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標本,供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機構。12月28日,具備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多門類的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標志著新疆自然科學領域一所嶄新的科普場館正式向公眾全面開放。
簡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 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國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展覽會CBD(建博會)之首,覆蓋大家居建裝行業全產業鏈,及時涵蓋全產業鏈的“全能冠軍”,又是每個題材板塊的“單打翹楚”。如今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展覽會CBD(建博會)潮流,真正開啟中國大家居建裝行業五大“融合”的大舞臺之門。
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更多人體驗升級,很多博物館、文化館等展覽性活動除了線下展示外,也有開通線上展示-vr展廳,vr是近幾年比較火的熱門技術,疫情的發生,讓更多展覽行業思考線上+線下展示,2019年12月,廣州獎成果展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開幕,集中展示了歷屆城市創新治理優秀案例。針對市民們的反饋,我們推出了廣州獎成果展在線VR虛擬展廳,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縱覽全球優秀城市治理實踐成果。
通過精心策劃和專業搭建,2025北京國際潛水展覽會的展臺將成為展示企業實力、推廣產品、促進合作的重要平臺。
中華姓名博物館又稱南溟黎公祠,如今也被改建為中華姓名博物館,與圖騰博物館互相呼應。走入博物館,便受到兩旁一個個雕塑人像的“夾道歡迎”。這里陳列著100個百家姓氏始祖的雕塑,栩栩如生。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橫亙”在祠堂正廳的巨型字典———長5.6米,寬3.4米,共53頁的《起名字典》。這本要三個人一起才能翻動的字典,記載了各個姓氏的來源、變化及意義,是一本起名字用的工具書,據稱正準備申報“世界上最大的字典”的吉尼斯紀錄。
近年來,具有窗口意義的中國展會正成為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風向標。從廣交會到服貿會,從進博會到消博會,這些國家級展會越來越多,越辦越好,不僅凸顯了中國經貿發展重心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出口到進口到消費的演變過程,更表明對外開放已經邁向新的發展階段。